笔趣阁 > 重生官途 > 第268章 李安的大哥

第268章 李安的大哥


  “书记,这一次县委推行机构改革,精简机关人员我认为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从目前我们政府运行的效率来看,迟早都要进行改革的。所以在我看来,改革必然会带来很大的阻力,也会带来各种影响,但是晚做不如早做,长痛不如短痛。”

  “看来你对这一方面也有研究嘛。”陈行生赞赏道。

  “来府办工作的时候,刚好看到过咱们县的一些资料,有做过一点研究。”李安回答道。

  “不错嘛,那你仔细说说看。”陈行生眼睛一亮,饶有兴趣地说道。

  “好的书记。”李安停顿了一下,脑海里已经将想说的内容整理好了。

  “先说官民比这个数据,阳东县一共有常住人口41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却有七干五百多人,我们的官民比例是1:54,这已经高出了全国平均1:197整整三倍多。”

  “这个数据就能说明一个问题,咱们县的公务员过多,机构过于臃肿,尤其是机关部门安置了大量的人员,这就导致了忙的忙死,闲的闲死。有的人无所事事,浑水摸鱼,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相互推诿扯皮,反而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

  “有的人他们每天端着铁饭碗,开心吃着公粮,喝着茶水,上下班轻轻松松,舒舒服服,没事可干,毫无违和感,对社会和组织的贡献却微乎其微,不仅加重了财政和社会负担,偶尔还为百姓添点堵,不办实事,惹百姓不高兴。”



  “再说到部门,很多机构和人员在多年前就已经失去存在的必要。但是因为属于编制内的,一直消耗着财政预算。还有的部门职能重复,叠床架屋,政出多门,一个事情多个部门都管,有利益的事情抢着上,一旦出事就谁也不管,这让老百姓怨声载道。”

  “所以我觉得您提出的机构改革,人员精简这个事情顺应时代发展,不仅能提高政府和各部门的运行效率,让管理更加流畅,还能减少财政支出,将更多的资金用在老百姓身上。”

  “好!好!好!”陈行生直接说出了三个好字,看得出李安的这番话说到了陈行生的心坎里。

  “小李啊,你等会儿回去后,将刚才的讲的内容整理成一篇稿子交上来,我看可以发表在阳东日报上,或者林江日报也能上呢。”陈行生开心地说着。

  自己这次大力推行的政府机构改革遇到的阻力非常大,不仅在县委常委会上很多常委表示了反对,就连市委许多领导都多有微词,隐晦地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政府机构改革,精简政府工作人员,这可是一件非常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大事。这件事不仅仅是影响到阳东县,如果陈行生试点成功,非常可能带动整个林江市的机构改革,再说大点,对于整个青川省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机构改革是在动绝大多数人的蛋糕。

  从历史上来看,改革成功者寥寥无几,失败者比比皆是,而且通常失败者的下场都很惨。

  陈行生这是迈出的第一步,他需要支持,不仅仅是领导的支持,还需要舆论的支持。

  这场改革必须要让更多人知道,获得民声,顺势而为,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此刻李安讲的这些内容再加工加工,写成一篇文章刊登在报纸上,稍微再运作一下,要是能刊登在青川日报这样的省级报纸上,能让省里的领导是最好不过了。

  此时,坐在陈行生对面的李安自然不会知道这位县委书记所思所想。

  李安只是汇总了前人的经验,将一些经典的词语和故事精炼成自己的话说出来而已。

  “李安,我果然没有看错你,这样“两办”的改革方案不能各搞各的,委办的改革方案是彭征在起草,你等下去找下他,你们两个一起把这次两办的改革方案做出来。”

  “好的,书记。”李安点点头。

  “记住,你现在的首要工作就是这件事,其他的工作都可以放一放,要尽快做出来。”陈行生又嘱咐了一句。

  陈行生看着恭恭敬敬告辞离开的李安,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回想着李安刚才的精彩发言,若有所思地嘀咕了一句。

  “这个李安,脑子灵活,有想法,能干事,当个府办副主任有些屈才了啊。”

  李安离开陈行生的办公室后,就走了几步就敲响了隔壁的办公室门,陈行生的专职秘书彭征就在隔壁房间办公。

  专职秘书的办公室在书记的旁边也是标准配置,再有的条件好的地方,秘书的房间都是和书记的房间打通的,做成套间。



  所有过来拜访的人想要去找书记,必须要先经过秘书的房间前,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让秘书隔离掉一部分书记不想见的官员。

  “征哥,李安向您报到。”李安一进门就冲着彭征敬了一个礼。

  “你小子,大半年没见,变得古灵精怪的,你自己倒水,我这里还有几个文件看了一下。”彭征抬头说了一句,然后继续处理手头上的事情。

  “我不着急,征哥你先忙。”

  李安自顾自地找一个纸杯,然后足足喝了三杯才算解渴,刚才在陈行生那里说了老半天,嗓子都冒烟了。

  李安喝饱了水后点了一根烟,就这样半躺在沙发上微闭眼睛,让大脑休息一会,刚才用脑有些过度。

  此时李安的脑海里回忆着和彭征的种种往事。

  彭征的父亲和李安的父亲是战友,所以两家可以算得上是世交,两家走得非常近,逢年过节都有来往。、

  彭征的父亲彭业退伍转业后就分配到了林江市一家国有企业做了一个中层干部。

  他这一干就是一辈子,彭业为人老实、耿直,所以退休了还是中层,可以说是勤勤恳恳,碌碌无为了一辈子。



  虽然彭业自己比较普通但是生的儿子非常争气,从小就品学兼优,更是人家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大学考上了震旦大学中文系。

  那可是九十年代初,高考的录取率只有21%,能考上名牌大学那可以说是干里挑一了。

  1995年大学毕业后,那是大学毕业生最后一年国家还分配工作,彭征就被分配回了林江市政府工作。

  彭征这些年一直在市委办工作,名牌大学毕业,愿意吃苦,还懂得人情世故,仕途上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陈行生上一任秘书王旭光犯了忌讳被退回了市委后,上一个月又选中了彭征。

  年仅三十一岁成为了县委书记的专职秘书,这可比李安这个府办副主任厉害多了。

  按照配备标准,成为专职秘书的他的职务相对应的是县委办副主任,也就是正科级。

  三十一岁的正科级干部,还是县委书记的秘书,用不了两年,外放去基层当上一年的一把手镀镀金,顺理成章地提一个副处级干部。

  李安小时候父亲就天天拿彭征做榜样,教育自己,只要有空就带着他去彭家,让自己好好和彭征相处。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彭征就像是李安的亲大哥一样,李安当时毕业能进市委办,彭征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https://www.xygwh.cc/99700/99700914/964703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ygwh.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yg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