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种田岳山下,穿越见农家 > 第19章 民间集市文化

第19章 民间集市文化


赵霁月带的野菌子也不多但胜在新鲜,这么七七八八的,倒也全给卖了出去,只剩下一些零零碎碎的边角。

        秉承着一点也不能浪费的传统美德,赵霁月用布把这些收拾好,准备回家给弟妹弄个菌子汤尝尝鲜。

        待她清算收益,眼睛倒是真的要流出晶莹的泪来。

        五十个鸡蛋倒是实实在在给她卖出了二十五文,圆满的完成了郑氏的嘱托。而她满心期待的新鲜菌子,只卖了三十文。

        七斤多的鲜美菌子啊,与她预估的五十到六十生生差了一半。

        好在菌子是大自然的馈赠,且不用给她虎小弟结算人工的,这次的商品等于没有成本可言。但是算上郑氏拜托赵大一家的看顾人情,这一趟下来,她依旧是赔本赚吆喝,白干。

        看着一旁在收尾的赵大树和赵小果,赵霁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以前看穿越小说,那些穿越女随随便便卖点野味,吃食一天就是几百文的收益,更有甚者一开始就是几两几十两,字里行间赚钱显得是如此的容易。

        怎么到了她这里,一个早上她脸都要笑僵了,才赚个几十文。

        鉴于她还算顺利的完成了菌子的采摘任务,这到底算不算有些许金手指暂且不论。就单说她做买卖遇上的这些大妈大婶,那所期许的主角光环是半点也没闪耀在她的身上。

        别说光环了,她都怀疑今天的黄历上写的是忌买卖。

        亏本这个事她都不说了,就说这个集市放眼望去,长得最周正的反而倒是她周围做买卖训妹妹一样不拉的赵大树了。

        说好的穿越农家女标配的落魄皇子呢?受伤王爷呢?哪怕比他老乡原似景有钱的翩翩公子也成啊。

        这种偏远小镇的非官方民间集市,自然是不可能出现她所期待的十几个机位的纵马偶遇桥段了。

        妇人吵架她倒是看到了几次,为她之后与人吵嘴提供了些许经验值。

        呜呜呜,穿越小说什么的果然都是骗人的,她要回家。

        等赵小果他们把摊子整理完,回头找赵霁月的时候。就看见赵霁月周身散发着明显的怨念,只见赵霁月拿着个小树杈,一个人蹲在大树地下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说些啥。

        赵小果这个神经大条的姑娘也没多想,一个箭步上前就拉起赵霁月,眉飞色舞的诉说着今天的收获,见时候还早,她爹赵大并没有那么快就回来,大力邀请赵霁月一同赶一赶这个小集市。

        凡事还得靠自己,妇女能顶一片天。赵霁月收回想要和古代王老五来一场你虐我我虐你,你追,我逃,我们插翅难飞的戏码。

        看着面前精力充沛的赵小果,点头表示同意。在第一桶金的大计上她还是要先了解一下古代市集的行情,毕竟卖菌子也不是长久之道,更何况这次的收益实在是有点感人。

        赵霁月自是不可能为了这点东西,每天都带着小虎子翻山越岭去进行基础的采摘任务。

        那么从古至今,什么最赚钱呢,没错自然就是做餐饮。

        虽然她并没有什么厨艺的才能在身上,以前宅在家的生存之道就是靠的老妈的投喂或者外卖的辛勤。

        但话说回来基本的快餐售卖她还是了解的,大馒头加管饱的骨汤小菜这种标配,做起来的难度倒也没有那么大。

        在她脑海里的总结出得穿越生存手册中,她就记得有好几个穿越女就是靠着卖快餐,从小摊到店面再到酒楼发家致富的。

        这就是看小说的重要性,都是致富的故事啊。

        赵大树是没有同小丫头们一起去逛逛的打算的,他大方的给了赵小果一些铜板,让她想买点啥买点啥,自己则在这边看着东西,顺便等一等赵大。

        赵霁月从他的脸上明明白白的看到了,终于甩掉了一个包袱,整个人都轻快起来的神色。亲爱的小果姑娘啊,你知道你亲哥哥这么嫌弃你吗?

        有了新的朋友,赵小果倒是不在意赵大树跟不跟着。

        高高兴兴的拿着钱,就拉着赵霁月钻进了人群里。

        这个早晨的集市和清河夜市又有些许不同,适合赶路或是早上充饥量大管饱的食物占据集上餐饮很大的一部分。像夜晚以新奇,重口为主的小吃就相对较少。

        这类的小吃摊,赵霁月倒是停下来观察了许久。

        一般一个完善的小食摊,一个做吃食的,一个点菜收钱的,一个收拾洗碗的是基本的标配。自然有些人手不够的摊子,也有做吃食的兼着点餐和收银的工作。

        就拿面前这个她观察了许久的小食摊来举例。

        做的是面食这类吃食的买卖,摊主是一对年轻的夫妻。这个摊子糙面的馒头一文两个,白面的两文一个,肉包子四文一个,一碗有葱花和几颗小菜热腾腾的光面售价三文,还有卖四文一碗的麦饭。总的来说算是品类丰富价格也算是低廉公道。

        闻上去味道倒也是不差,生意算是很是不错。两张小桌子的翻台率是相当的高,还有不少人拿着碗蹲在一边吃。故而光是收拾洗碗的工作,就够那个妻子忙的团团转的。

        蒸笼里的面点应该都是事先就发好的面,本来只是做面条与麦饭的汉子就兼了起点餐和收银的工作,只见那个汉子用沾满面粉的手给顾客找完钱,手都来不及蹭一下,又着急着去擀面条,包包子。

        赵霁月看到这里瞬间就失去了胃口。

        倒不是说店家故意,但是毕竟做吃食干净是最重要的。锅子里飘出的香味在肆意,看到这一幕也实在是能劝退一波想要上前的客人。

        她边走边盘算自家的劳动力,算来算去,也只有四个半人,三岁的小妞妞只能算半个。

        春耕结束后,赵石和郑氏应当是勉强能够分出一个人来同她一起做快餐生意的,再加上她和小虎子,一个摊子所需要的基本劳动力倒是足够了。

        可这样的话家里的家务事,就剩下年纪尚小的小妞妞一个人可以做了。她是鼓励弟妹们多干干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也不是想要虐待儿童啊。

        一大家子的家务,连之前七岁的赵大妞都只能算是勉强能够胜任,更不要说才三岁的小妞妞了。

        这个做吃食的计划看来还有待商榷,想到这赵霁月不由得叹了口气,果然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啊。

        再说回集上,除了吃食以外。占据交易大头的就是是农人带来售卖的玲琅满目的农副产品了。

        自家种植的蔬菜、采集的野果;以实用为主的农家妇人纳的鞋垫、打得络子、绣的荷包虎头帽;一些编织摊位上,除了篮子竹筐外,还有精致小巧颇受孩子青睐的竹制蚂蚱、蜻蜓;赵霁月还看到有在售卖卖干柴的,这个民间的市集虽小,商品倒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而另一种引起赵霁月注意的商品,就是这个时代较有代表特色的新鲜花卉了。

        没错并不止那些种植在陶土盆里用来观赏的盆景,更有刚刚才从枝头上采摘而下,还挂着些许晶莹露珠的时令花卉。

        问了一旁的赵小果后,赵霁月才知道在大冶朝簪花文化的普及面之广,风靡于男女老少间。


  https://www.xygwh.cc/71897/71897744/232484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ygwh.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yg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