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传奇 > 第49章 ?49李煜归为臣虏

第49章 ?49李煜归为臣虏


却说曹彬统率兵马,自蕲州乘船驶入长江后,官兵同心协力,鼓棹扬帆,快速前进,绕过江州,直扑池州。麻痹轻敌的南唐沿江守军,误将北宋的突然袭击当成平日例行的江上巡逻。先是闭垒观望,继而又奉牛酒前去犒劳。等到发觉来者不善,再想抵抗,为时已晚。池州守将戈彦见势不妙,弃城逃走。宋军兵不血刃,轻取州城。曹彬深知兵贵神速,传令水陆各军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再鼓作气,乘胜东进。没出一月,便连克铜陵、芜湖和当涂,最后屯兵采石,待机大举渡江。

        在此之前,赵匡胤已令八作使郝守带领大批丁勇工匠,乘船押运数百艘黄黑龙船,以及满载棕缆、竹索、铁链等连接、固定船只和木板的大舰,直驶石牌口试造浮桥。待到浮桥造成,曹彬也攻下了采石,随后会同新任池州知州樊若水,协助郝守运载造桥材料,由石牌口经皖河至安庆入长江,到采石搭建浮桥。时值长江枯水季节,浪平滩浅,工匠们只费两三个昼夜,就将数百艘大船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并在船上铺上宽厚的木板,于是在“一风微吹万舟阻”的浩瀚江面上,架起一条衔接长江两岸的通途。

        宋军在采石赶造浮桥奏报传入禁内,南唐人立即笑场了。浮桥,不是这么搭的!全江南的人都知道,水流的力量有多可怕,你可以在小河,小溪里搭临时性的浮桥,可长江是什么,万里水流有多大的冲力,再加上江面足有几百米宽,自有人类以来就没人想过要在长江上架桥,不管是浮桥还是什么桥!  饱学之士张洎,平日最喜读书,当他得知来自采石的消息后,颇不以为然,用极为轻蔑的口吻对李煜说:“臣自幼苦读,但有记载以来,还未闻造浮桥以渡大江之说,宋军实乃异想天开!”李煜也漫不经心地附和:“朕亦以为这纯属儿戏。”其昏庸迂腐之态,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等到北宋兵马沿着采石浮桥源源渡江,军械粮草跟踵而至时,李煜才感到大难临头,再无退路,只有困兽犹斗,死命抗争。他命镇海军节度使郑彦华为主将,遴选精锐水师二万人乘大小战船溯江西进;另遣天德都虞侯杜贞为副将,率领步骑军一万五千沿长江南岸西进。水陆两军配合,进兵采石迎战宋师。出师之日,李煜亲临江岸执酒壮行,殷切叮嘱郑彦华:“二位爱卿要鼎力合作,互为表里,精诚协力迎击宋师,我朝成败在此一举。望尔等深解朕意。”郑彦华跪拜谢恩,信誓旦旦地回答:“臣遵旨效命沙场,粉身碎骨在所不惜。”杜贞亦慨慷陈词,愿血染沙场,肝脑涂地以报圣恩。

        潘美刚过长江,迎头就遇上了南唐兵。人不多,只有一万五,带队的正是杜贞,双方二话没说就杀到一起。潘美纵横沙场,百忙中觉得身后不对劲,他回头看了一眼,发现长江里也一样的热闹非凡。

        那是南唐的另一路救兵,由镇海节度使郑彦华率领,全是水军,任务是要在第一时间里把宋朝的浮桥毁了。李煜现在很清醒,只要浮桥在,宋朝就能把无数的军队源源不断地送过长江来……所以必须毁掉它,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不想郑彦华贪生怕死,  他在长江里眼看着杜真和潘美浴血厮杀,逐渐崩溃,直到最后所剩无几。他不仅没去助战,更没去救援,而是迅速后撤,脱离了战场。

        郑彦华率军后撤,金陵西南方向的新林寨、白鹭洲、新林港被一路攻破。曹彬尾随着潘美弃舟登岸,同时派出两支偏师,迂回到南方,从背后攻击金陵外围的溧水、宣州,把金陵城彻底地包围起来。

        却说南唐统军使张雄,系江南一员猛将。当初后周入侵南唐时,淮南民众举义自保,人称“义军”,张雄是义军首领之一,因其战功显赫,被李璟破格任用,先后任袁州、汀州刺史。李煜即位后,改任现职,继续驻守袁州和汀州。当他得知金陵告急,迅即率部北上勤王。出发之前,他老泪纵横,视死如归,当着七个儿子的面对天明志:“吾此行义无反顾,必死于国难。尔辈亦当为国捐躯,否则便是不忠不孝。”他的七个儿子均为其忠义之举感动,无不涕泣受命,发誓决不苟且偷生。张雄带兵走到溧阳城外,宋军前来骂阵,张雄愤然迎敌拼杀,父子八人全部战死。

        老子英雄儿好汉,不过也不尽然。有位将领名叫皇甫晖,他虽然称不上英雄,却也算是兵痞流氓中的佼佼者。

        皇甫晖最初在后唐的魏州军中当兵,勇猛无赖,敢于为先。后唐庄宗李存勖派遣魏州军去戍守瓦桥关,戍守期满应当回魏州,但大军走到贝州时,却被命令留在贝州屯田。当时,后唐庄宗治国乏术,朝政紊乱,魏州军久戍不得归,士卒多有怨愤。

        一天夜里,皇甫晖与其他士兵赌博,赌输了却没钱付赌债,也是逼急了,就想着搞点事抢劫一把,于是和同伙鼓噪谋叛。正值天下人心散乱,魏州军更是思乡心切,所以一经鼓动,军士群起响应。

        不过起事者都是小兵出身,都想找个有名望能服众的军官做“带头大哥”。结果找了两个军官都不愿意,皇甫晖杀了二人,提着两颗脑袋去见裨将赵在礼,刀架脖子上问,你小子做不做?

        赵在礼没辙,只好答应下来,带兵烧了贝州进入邺都。

        赵在礼自称为留侯,任命皇甫晖为马步军都指挥使。皇甫晖率领数百骑人马,在城中大肆抢掠,到一百姓家中,问姓什么,百姓说:“姓国。”皇甫晖:“我就是要破国。”立即杀他全家。又到一百姓家,问姓什么,回答说:“姓万。”这位屠夫大笑说:“我杀一万家足够了。”于是,又杀光其全家。

        这些文字出自欧阳修的《五代史》,真实性很难说,但是颇能说明皇甫晖当年的草莽和杀性、好勇斗狠的恐怖习气。

        因为皇甫晖发动兵变,引发了后唐统治阶层内部斗争。唐庄宗李存勖派遣李嗣源率兵讨伐叛乱,没想到讨伐军与叛军联合起来拥立李嗣源为帝,李嗣源挥兵反攻京师,唐庄宗被哗变的部下射杀……这一连串的叛乱都是由兵卒皇甫晖所引发的。

        后唐明宗即位,为了论功行赏,将原本只是一介兵卒的皇甫晖提升为河南的陈州刺史。

        后来后晋建立,皇甫晖从地方调到京师,担任卫将军。

        当时已是节度使的赵在礼,也就是被皇甫晖推上帅位的那位,此时也在京城。皇甫晖日子过的拮据了,就前去拜访赵成礼,当面勒索他,说,当初没有我,你怎么会有今日的富贵荣华。看你现在挺阔气的,给俺分点钱呗,否则我今天就让你知道啥叫大祸临头。

        赵在礼在贝州就怂,现在有钱了更怂,立马送上数千钱物,还设酒款待他。皇甫晖于酒席上旁若无人地喝着酒,一点不怕赵在礼会搞什么花样,喝完谢都不谢得胜凯旋,带着东西大摇大摆地出了赵府。

        后来皇甫晖又被封为山东的密州刺史,契丹南下时,他带着一拨人马投奔南唐。北人武将在南方历来是香饽饽,皇甫晖靠着自己的一股小势力,在南唐做到奉化军节度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镇守江州。

        不过因为他的反复投靠以及北方背景,身在南唐的他也常被人诟病,南唐的大臣们私下里常以他的历史问题和叛晋投唐的行径来攻击他。某次他陪李璟在淮河上巡视,遭到同僚讥讽,皇甫晖愤而投水以示决心。李璟忙命人将他捞起,并亲加慰勉。自此之后,皇甫晖一为知恩图报,二为排除嫌疑,一心报效南唐,誓无二志。

        等到后周建立,柴世宗定下国策,要先取淮南,于是统军南下。皇甫晖带兵抵抗,在滁州清流关下,和年轻帅气的太祖赵匡胤相遇。

        皇甫晖部下号称十五万,太祖所部才数千人,却是毫不畏惧,带兵奇袭南唐军,将南唐军打退到滁州城下。皇甫晖砍断护城河上的桥想要固守城池,没想到后周军勇猛异常,涉水爬墙飞一样的冲上了城墙。

        皇甫晖无奈,于是传语太祖:“你我各为其主,希望在城外空地上,摆开阵势一角雌雄。”此时的他还想依仗曾经的勇名,要和太祖来一局单挑,“有本事排开阵势,兵对兵将对将的来一场”。江山代有才人出,太祖虽然心笑他不知服老,未晓后辈厉害,却也尊重这员老将,于是笑而许之。

        片刻后,皇甫晖整队出城,赵太祖效关羽刺颜良的故技,抱着马脖子一个猛冲,边冲边喊“吾止取皇甫晖,他人非吾敌也!”直接冲到还没缓过神来的皇甫晖马前,一剑劈在他脑袋上,将他砍落活捉,滁州立马被攻下了。

        皇甫晖被活捉后,很快被送到柴世宗面前,皇甫晖见了世宗说:“我累了,想坐一下。”坐下之后,又说:“我躺一会儿。”不等世宗同意,就躺下了,还是那么的桀骜不驯,显现了名将的气派风流。他神色自若地对世宗说:“此次战败,非我不为国事尽力,实在是南北军队差距太大。我在后晋为将时,曾与契丹人交战,契丹人的兵马也不如周兵雄壮。昨天我退保滁州,断桥据守,没想到周军士兵攀墙而上,如飞一般,我智力俱殚,只有被俘了。”并且盛赞太祖赵匡胤英雄少年勇猛不凡。

        柴世宗看皇甫晖一身是伤,很是怜悯,下诏赐他金带、鞍马,对皇甫晖好言相劝,许以高官,被拒;遣医为其疗伤,再拒;进以美酒佳肴,皇甫晖三拒,绝食五日而死。“耻以降,死以战,忠以唐”。皇甫晖虽然败军身死,却也留下忠名,算是给自己从士兵到将军的传奇一生画上了句号。

        不论早年的皇甫晖有过怎样的行藏,但在人生终结的篇章里,他用自己的英烈行为书写了值得后人追怀的忠勇和悲壮。

        不过他的儿子皇甫继勋,青年时代曾随其父混迹军旅,参加过决定南唐命运的滁州大战。由于他在阵前怯于厮杀,气得皇甫晖操戈击打,因其躲闪及时,遂得保全性命。继勋年少且无战功,徒以家世遂为大将。资产优赡,名园甲第冠于金陵,多蓄声妓厚自奉养。及宋军围城,继勋保惜富贵,无效死之意。更为阴险的是,对李煜阳奉阴违,表面上下令紧闭金陵外城各门,严防宋军突袭,暗地里却不认真麾兵退敌,一味敷衍塞责。甚至遇有外地南唐将士败绩的消息传来,他竟偷偷躲在府内弹冠相庆,恨不能即刻追随李煜一道降宋。为掩饰败迹,继勋扣押各地告急文书;又经常借口军务繁忙,拒绝李煜召见。身为国君,李煜对战局一点都不清楚。

        当时,金陵守将有才略者寥寥无几,只有宜春人卢绛稍有威望。当宋师兵临秦淮河之际,卢绛依凭水寨,拼力拒战,多次挫败宋兵渡河企图。然而,卢绛的战功不仅没有得到李煜的赏赐,反倒引起皇甫继勋忌恨。皇甫继勋借口润州危急,说服李煜委派卢绛率军增援。此时金陵外围的南唐守军已基本被消灭,据点被夺占,金陵已成一座孤城。

        五月,李煜独上城头,突然发现外关城丢了,举目所及全都是无边无沿的宋军营帐!

        李煜惊呆了,他知道宋朝人打过来了,也知道长江被突破了,更知道浮桥搭在了采石矶江面,但他从来都不知道他的金陵城已经被敌军团团围困!

        这就是现实,宋军围困金陵已经五个月,南唐国君居然不知道……那一天在城头之上,温文儒雅的李煜终于怒吼了起来:“皇甫继勋,皇甫继勋呢?要他马上来见我!”

        皇甫继勋很快就来了,李煜手指城外,浑身颤抖:“这是怎么回事?城下这都是些什么?!”

        皇甫继勋面不改色,很清晰地回答:“宋军”。

        李煜差点昏倒,他无力地问道:“我是说,我为什么一直不知道?你为什么不报告我?!”

        皇甫继勋笑了笑,说出来的话非常有哲理:“那有什么区别吗?臣都是为了陛下好。因为北军强劲无人可敌,即令臣日夜报闻,徒令宫中震惊而已。”

        李煜彻底昏倒,他再也没什么要说的了,他无力地向卫士们挥挥手,示意赶快把这个“体贴”自己的将军处死!皇甫继勋刚被推出宫门,侩子手还没动手,聚观军士就一拥而上,把他乱刀砍死分吃了!这是继南朝侯景被人吃掉之后,又一个被吃掉的人。

        公元975年11月27日,曹彬等人冲进城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马上整军列队结束人马,然后军容整肃地来到南唐皇宫的墙外。

        这时候李煜已经完全按照标准的国君投降礼仪,即光着膀子,高举降表,并且带着近四十五个南唐高级臣子来到宫外向曹彬投降。至于他有没有准备好棺材,牵没牵那只礼仪中所规定的白羊什么的,记载中没提,就不好乱说。

        记载中曹彬和潘美以礼答拜,并且马上精选一千多名士兵守在宫墙之外,并向全军宣令——“有欲入者,一切拒之。”

        然后曹彬请李煜到他的帅舰上去喝茶,李煜看见上船时的跳板太窄,他害怕,得有人扶着他才能走上去。喝茶闲聊几句后,曹彬却突然送客:”我看,您还是马上回宫去吧。尽量多收拾些金银财宝,想带多少都随便。要知道,一旦被收缴后登记造册,那就什么都拿不出来了。到了开封之后,工资和奖金都有定数,您是过不惯那种日子的……  “

        李煜感激涕零,马上赶回皇宫拿钱。第二天,李煜带着几百口装满黄金的大箱子,  如约出降。

        公元975年腊月末。  浓重低垂的乌云,像峰峦起伏的群山,沉甸甸地压在南唐紫禁城剥蚀的宫墙上,压在宫殿鳞次栉比的黄琉璃瓦殿顶上,压在御花园颓圮的太湖石假山和御道两侧的古柏、古槐上。往日金碧辉煌、气象森严的皇宫,如今到处呈现着国破家亡、人去楼空的悲惨、凄凉景象。

        远处,秦淮河与长江汇流处的宽阔水面上,寒风呼啸,不时地掀起阵阵波涛。一排排汹涌而来的雪浪花,犹如无数头张着血盆大口的恶狼,贪婪地吞噬着江岸的泥沙。迷蒙的细雨溶解着纷扬的雪花,重重叠叠地浸渍着江畔集结待发的数百艘各式载人和运物的木船。

        从船桅高悬的五颜六色的牙旗,特别是绣有“曹”、“潘”大字的帅旗得知:这是一支班师凯旋、北上汴梁(今河南开封)“献俘阙下”的船队。

        经过军中层层考核遴选出的五百精兵,在正副统帅曹彬、潘美的指挥下,剑拔弩张地分乘各船,监护着日前“肉袒降于军门”的南唐末代皇帝李煜和王公贵胄,以及宰相殷崇义等朝廷重要官员,还有以李煜的娇妻小周后为首的众多后宫嫔妃,当然,更少不了堆积如山的战利品。那满装金银细软、珠玉鼎彝、书画古玩、图籍经卷等贵重物品的箱笼,早已贴好封条,按着编号井然有序地堆放在载重船上。负责护卫李煜夫妇座船的是翰林副使郭守文,及其调遣的八名全副武装的士卒,他们分别在首尾两舱轮流站哨。

        在渐去渐远的船队后面,撒下了女眷们肝肠寸断的哭泣声。

        此刻,李煜在船舱中面南而立,着装格外引人注目:头上金丝编织的皇冠换成了寻常的布制幞头,身上绣龙的黄袍被素面的白衫所取代。他茫然若失地凝视着在霏霏雨雪中缓缓后退的六朝古都,直到那“虎踞龙盘”的石头城城垣上凸凹相间的雉堞模糊不清,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为止。望着长江浩荡东去的流水,李煜绝望地在心中默想:与我同步成长的大唐,同我荣辱与共的金陵,你是我的生命和生活的起点,也是我的人生和事业的摇篮,我从呱呱坠地到“不惑”之年,同你朝夕相处了整整三十九个年头,如今却不得不忍痛分手了。今生何时才能与你重逢叙旧呢?“别时容易见时难”。只怕永远也不能再相见了!想到这里,李煜泪流满面,一字一咽地吟出了那首流传至今的《破阵子》词: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s://www.xygwh.cc/65068/65068831/231691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ygwh.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ygw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