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说了,这不是舍弟 > 第35章 新增留言簿

第35章 新增留言簿


在玲珑居时,沈禾的心情起复太大,让她从考生家属的身份中暂时抽身出来,回去时干脆去了一趟听雨楼。

        她来京已有两三个月了,好几次经过听雨楼,也在一楼外围晃悠过,只是还没有好好逛过这里。

        一座开封城,也就一间听雨楼,而且有了泉州的管理经验,想来这里绝对不会让读书人失望。

        显然沈巍是经验丰富的老人了,他见证了这座楼修建的始末,他见沈禾有兴趣,而且顾辞考试前也叮嘱过他让他注意沈禾的情绪,于是他当了一次很成功的向道。

        果然相比于泉州的听雨楼,这里多了很多新的服务项目,最新颖的是留言服务。

        在类型的书架旁边有一个留言簿,有对书坊的、书籍内容、质量等等方面的留言,沈禾对这些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

        这就像一个很初级的论坛,里面人员驳杂,留言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

        沈巍和阿蕊都不再身边,沈禾在农学著作的区域逗留了好久,有些留言笑的她肚子疼。

        有人分不清麦黍,沈禾才对方一定是位五谷不分的小娘子。

        也有人问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沈禾熟悉,于是在后面简单解试了一下,玩笑的成分居多,毕竟气候等温线这些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知识体系。

        嘿,沈禾挑了挑眉,来了兴趣。她发现这本留言簿上面几个问题的字迹有些眼熟,她又往前移了一个书架,果然在那个留言簿上找到了相同的字迹。

        字迹相同,留言的日期却不一样。隔了十来天。而且他的问题从沈禾的角度来看还是很专业的。

        他在这上面写道,有没有办法能在冬天的开封吃到新鲜的蔬菜。

        显然他想要的新鲜不是依赖于运输的速度,而是在思考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沈存中”沈禾发现有一则关于书坊管理的留言上还留下了这人的名字,沈禾还真被这人逗乐了。

        这人的留言中吐槽和问答的居多,从不透露姓名,倒是正经提建议的留下了名号。

        看得出来这人对这一领域很感兴趣,可能还有很深入的了解。有些问题刚好沈禾也知道,于是在后面都写了答案。

        至于对方会不会看到这些,沈禾倒是不在乎。

        不过这些留言条上的内容倒是给了沈禾新得思考。书坊可以将这些留言进行筛选编辑,然后再做成刊物出版。上面的很多问题都是基础性的,可以做成百科类的科普读物。

        顾辞不在,工具人沈巍再次上线,本着对新思路的现成热度,被沈禾拉着做策划到凌晨。

        第二天一早,沈禾就拖着沈巍去了听雨楼,沈巍在听雨楼算是元老的身份了,见管理层可以之间刷脸的那种,事情就进行的格外顺利。

        这事儿肯定不会立马落实,毕竟书坊管理层还是要好好考量的,不过沈禾觉得科普读物销量肯定很好,也就没太在意了。

        她晃晃悠悠去了昨日的书架,发现她的留言下面又有了新的问题,对方这回还留了名字,沈存中。

        沈禾又回了他几个问题,在沈巍殷切的目光中回了家。

        沈巍也很无辜。他只是觉得他家夫人眼中的神情太过热切,这其实也没有什么,说明对方遇到了十分感兴趣的事情。

        只是沈巍并不想这种眼神出现在他家郎君不在而自己照顾对方生活起居的期间。

        城门失火还能殃及池鱼呢!

        又过了一天,该是省试结束的日子,沈禾一如以往,早早去了贡院。

        科举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它在宋朝的影响力是后人不能轻易去评判的。

        宋朝崇文抑武,从统治者依次往下,逐渐形成了全民阅读的文化环境。这这样的大环境下读书是一件崇高却又极其普遍的事情,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所以科举,成了千千万万读书人实现自身价值或者说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这样的考试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上一届科考顾辞还在孝期没有参加,还记得那一届就已经全面改革了科举制度,交卷后会统一糊名统一重新誊抄,考官考生的回避政策也更加严格。

        沈禾想着若是没有糊名,顾辞的拿一手字应当能加不少分。这般想着,她激动的心情平复了不少。

        当贡院的门打开之后,场面一度陷入混乱,上千人从门内拥挤而出,门外是翘首以盼的亲友随从,如此场面恐怕后世的高考也难以比拟。

        因着上次的教训,沈禾这次和顾辞早早约好了地方,她一眼就看见了不远处正朝自己走过来的顾辞。

        对方还在左右张望,没有看见自己。在里面换了身浅蓝色的衣裳,沈禾眼尖,觉得整个人清瘦了很多,来汴京几个月本来下巴上有些圆润的,如今倒是像刀削的脸庞了,还蓄了一层胡茬,再配上一双深沉的眼睛,走在大街上,活脱脱的落魄公子。

        和其他人一对比,沈禾发现顾辞还算好的了。

        在贡院里面一待就是九天,吃喝拉撒都在里面,有人衣衫上蘸墨而不自知,又或是知道却无法顾及,就那样大摇大摆的走在街上;有人一出考场就开始放声哭泣,家人们循着哭声才找到了他,而后又好一顿安慰;有人似乎把神魂和考卷一并留在了贡院内,疯疯癫癫的模样。

        等顾辞找到沈禾的时候,她已经站在那里瞧他好一会儿了。这样的顾辞是陌生的,却又无法让人移开眼神。

        在离她三步远的时候,沈禾朝他长开了双臂,他们俩在人群中相拥,然后十指相扣往家里走。

        一路谁也没有说话,像是岁月静好,其实是沈禾不知道怎么开口。没见时千言万语,真见到后说话又开始顾忌。

        顾辞的手掌加了一分力道,回应沈禾的沉默。

        良久后,“感觉还行。”

        沈禾犹豫着开口:“那就是不错喽?”

        顾辞被她的语气逗笑了,“你之前跟我说,人太自信就是自负了。”

        沈禾瞥了他一眼,这人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不过她很清楚对方是在宽慰自己,同样的,也是在告诉自己这次考试,他没有必胜的把握。

        沈禾是绝对相信顾辞的,她也只是笑着对顾辞说了句“相信自己”,这些话说多了反而不好。

        沈禾倒是对他这几天的生活格外感兴趣,顾辞有些抗拒,不过看着沈禾炽热的双眼,他很是详细的将这几天的生活起居给对方讲述了一遍,尤其是对方感兴趣的点。

        见她笑的开心,顾辞顺嘴问了句她这几天过得怎么样。

        不知想到什么,顾辞见沈禾笑了一下,然后听她把这几天的趣事讲了一遍,还有她给听雨楼新提的建议。

        沈禾讲听雨楼留言条的时候顾辞的眼神闪了闪,见她讲的起劲并没有细问。

        一旬后张榜,士子们又回到了考完极度松懈的状态,汴京各大酒楼书坊天天爆满。试卷还未批完,关于科考的名词每日都有新的传闻,与此同时宁熙变法的热潮慢慢涌动。

        算起来有些法令已经下达小半年了,很多方面已经初见成效,这就意味着新的利益群里在崛起,无论朝堂还是社会,势必会面临权利的重新分配。

        面上风平浪静,内里暗潮汹涌。有人沟里翻船,自然有人顺水而起。

        沈家二郎的名号这几天在汴京也算是小火了一把,三司使沈二郎君生于簪缨世家,据说天文方志、律历医药无所不同。而且他是胡相公的学生,也是如今年轻一辈中领头拥簇胡公变法的人。

        罗安将这些讲与顾辞和沈禾听时,他们俩倒是谁也没放在心上,这样的青年才俊罗安几乎每天都要说上好几个。

        毕竟是在天桥上占卜问过前程的人,多少还是存了日后可能成为同僚的心思,顾辞和沈禾也多顺着他的话讲。

        直到罗安在谈论沈家二郎时说了句“这沈括我是自愧不如的。”

        顾辞顺着点点头,这句都快成罗安的口头禅了,他心里轻哼着,罗安每天自愧不如的人还挺多。顾辞内心的活动还没走完,就看见沈禾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沈家二郎叫沈括?”她惊讶的问道,这个沈括是她知道的那个沈括吗?可她也只知道宋朝有个男人叫沈括,好像还写了一本梦什么谈的书,挺有名的。

        “是啊。”罗安不解对方为何这个反应,又发现对方居然大名鼎鼎的沈家二郎都不知道,带着战胜者的微笑,故作惊讶的问道:“你居然连沈括沈存中都不知道?”

        哪成想对方听到这句话后彻底惊呆了,“沈括就是沈存中吗?”沈禾不确定的问道。

        沈括,字存中。

        得到肯定答案的沈禾下意识的笑了起来,她这算不算和沈括成了笔友?这都是什么运气!

        沈禾还沉浸在难以置信的消息中,没发现周围都没有声音,罗安在顾辞还没扬起他那温和笑容的时候就很有眼力的溜了。

        顾辞的眼神不知怎的停在了窗外的新绿上,又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他怎么觉得这都还没抽芽呢,怎么就给了他要出墙的错觉。


  https://www.xygwh.cc/17924/17924999/240689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ygwh.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ap.xygwh.cc